精障者的春天在哪里
时间: 2018-08-23 10:26:04浏览次数:4001
一提到“精神病人”,很多人都会不理解他们的状况,也很好奇这一群体,也不了解他们的状况,有很多的疑问,比如他们是到底怎么个病症,是什么感受,平时表现是怎么样的?会伤人吗?他们是不是很不可爱?大家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远离就可以了?精神障碍者的判断标准是什么?根据数据显示,中残联统计我国共有629万精神障碍者,占全国总人口的0.46%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世界上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会遭遇精神疾病。
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,导致认知、情感、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。常见的精神病有:情感性精神障碍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、更年期精神障碍、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。
面临的问题:
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、幻觉、错觉、情感障碍、哭笑无常、自言自语、行为怪异、意志减退,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,不承认自己有病,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工作的问题:精神障碍者会面临,没有固定的工作,比如小A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,有些季节会症状轻,比如冬天的时候可以稍微正常工作,夏天就会状态不好,很多时候她会在冬天去上班,夏天离职。很多精神障碍者,没法正常的朝九晚五,因为需要定期服药,服药后有负作用,因此无法调整好身体与精神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承受工作的强度,他们的心理也会背负很多的压力,怕用人单位知道自己的症状,因此就会隐蔽起来,对于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处理,发现自己精神不适的时候就会主动离职。对于他们而言能够正常的工作很难。
原生家庭的压力:精神障碍者会面临家庭的压力,很多患者在原生家庭中,父母没有能够很好的处理与他们的亲子关系,通常采用暴力手段去解决。有的患者在很小的时候被父母暴打,当出现很多前期征兆时,很多患者虽有主动寻求帮助的心但大部分安慰者都会跟他们说“想多了”。在这种深深的绝望中,很渴望摆脱但现实又无法自我操控时的矛盾感,导致这部分群体慢慢的越来越严重。无法得到适当的及时的心理调适。
社会环境的问题:
大环境下很多人对精神障碍者无法包容与理解,对他们采取一种避而远之的状态,有大众对这一症状的不了解,也有大众的冷漠,当身边有这样的群体存在时,也许更多的人采取的是一种歧视的态度,而没有给予温暖,对他们种种言行举止的不理解,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对精神疾病的女性性侵,在怀孕以后才会被发现。社会中同时也没有更多的社会企业能够设置这些岗位提供给他们。
政策环境的问题:
很多精神障碍者年龄大以后,无法正常工作,从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,需要靠家庭的帮助,而很多家庭为了照顾他们要付出和牺牲很多,经济的压力也骤然上升,政府的补贴与帮助也是有的,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在针对一些困难家庭中,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,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。
构建网络解决问题:
第一,改善家庭教养方式。针对家庭教育亲子活动,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,社区社工可以从根源抓起,社区社工了解社区中各个家庭存在亲子有问题,甚至有家暴的存在时加以引导,多开展亲子系列活动,都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。
第二,向各界大众普及精神病常识。消除大家对精神病人的误解,以及加强对他们的关爱,消除歧视等。每年的10月10日是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:健康心理,快乐人生——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。为深入贯彻落实《精神卫生法》,普及宣传精神卫生知识,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,增强社会对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关注与支持,讲解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疾病、如何防止精神病复发、精神病的家庭治疗、心理健康等防治知识,从而提高广大市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,正确对待精神疾病,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、歧视,推动社会形成理解、接纳、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和谐氛围。
第三,建立社区康复机制,促进共融。精神障碍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。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、幻觉、错觉、情感障碍、哭笑无常、自言自语、行为怪异、意志减退,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,不承认自己有病,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。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导致人格衰退、社会功能缺陷,出现继发精神残疾。家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,对家庭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。而社区康复治疗对这类患者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,人们各种压力不断加大,患此类疾病的机率亦日渐增加,带来种种隐患,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。由于各种原因,精神障碍患者整体上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接纳,长期被社会边缘化,并受到不合理对待,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康复与社区融入。关注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状况,帮助他们身心康复与融合社区,是精卫社工漫漫之路,需要孜孜不倦的做好此项工作。
第四,保障女性精障者的权益。切实维护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,应建立预防机制,加强监护,并长期进行生活能力培训及性防卫能力的培训。女性精神疾病的患者防卫能力比较弱,占到人数大概为80%。因此保障精神疾病的女性患者需要进一步加强。
第五,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,建立“社会工作者+医务人员+志愿”的综合性服务队伍,通过社工对精神康复者的个案管理,综合运用医务人员的药房,对每个个案进行精细化管理,了解精神康复者个人所需药物及药量,督促精神康复者按时喝药,控制好病情。经常与医务人员互动及时掌握精神康复者的状况与改变。与志愿者联合,单靠社工力量有限,因此要携手志愿者,并前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,从而了解这部分群体,能够让社工与义工很好的联手去服务此群体。社工对家属的服务。家属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,因此社工需要对家属进行安抚,开展喘息服务,让家人能够在短期内放松精神压力。也可以开展社会企业,让精神康复者找到工作,互帮互助等。所得利润可以给予他们补贴。
综合所述,关爱精神康复者,需要人人参与,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,方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,营造好的社会环境,帮助更多的人,需要社工的自强不息,循循善导,各界人士都付出一点关注与关爱,相信精神康复者的春天不久就会来到!